【Epoch School】6/15 Workshop II
掌握與用戶及投資人溝通的底層邏輯 —「創業初期,你該知道的事 (II)」從用戶共鳴到創投溝通,創業的進程從不是單點破題,而是一場關於傳遞價值的馬拉松。由時代基金會未來創業人計畫(YEF)舉辦的工作坊【創業初期,你該知道的事 (II)】,邀請來自品牌實戰與創投領域的講者 —— FunNow 共同創辦人暨 CEO 陳庭寬(TK)與中華開發資本投資協理蕭佑和(Nick),帶領參與者從「品牌感覺」與「創投視角」重新檢視創業策略的關鍵節點。# 從品牌故事到情緒觸點:讓用戶「感覺到你」「功能會被比較,但感覺不會。」TK 一語道破品牌價值的上升曲線——唯有從功能價值,走向情緒價值與資產價值,才能真正打造長期不可取代的品牌認同。FunNow 不只是預訂工具,更是一種「生活放鬆的入口」,用即時、貼心的使用體驗,成為年輕族群記憶中的「私人秘書」。在工作坊中,TK 分享品牌實作經驗,提出以下關鍵策略:1. 洞察用戶情緒,建立情緒記憶點例如「五一按摩節」、「火鍋節」等活動,皆從情境出發,挖掘「對自己好一點」、「連結」等深層動機,讓品牌與生活情緒自然綁定。2. 即時預訂,打中「當下需求」的痛點透過 30 分鐘內可用選項、App 個人化偏好紀錄,抓住 Z 世代「想就馬上行動」的節奏,提升轉化率與滿意度。3. 善用微網紅與用戶故事,形塑可共鳴的品牌敘事相較明星代言,實際用戶的真實推薦更能觸及目標族群的心理共感,引發自主分享與媒體關注。在活動尾聲,創業人請教 Marketplace 商業模式該如何應對「雞生蛋、蛋生雞」的挑戰,TK 建議:「早期平台規模不用大,先集中資源做出供給端,再進一步了解用戶,挖出需求端的痛點。」從 TK 的分享中不難看出,情緒設計不僅是行銷工具,更是一種與用戶「走在一起」的實踐。# 與創投對話的關鍵:市場、時機、與不公平優勢面對創投該怎麼談?Nick 不藏私拆解 VC 評估的五大面向:產業 > 團隊 = 技術 = 商業模式 > 估值。他強調:「創投在五分鐘內就能知道你值不值得談下去。」在活動中,Nick 以實戰經驗深入解析創投考量是否投資的關鍵:1. 市場大小與進入時機:好題目要有 10 億美元以上市場潛力,並且若該技術供給端目前處於在 Gartner 技術成熟度曲線泡沫破裂點之後,是創投進場風險最小的時間點。2. 團隊的不公平優勢:學術地位、產業經歷、產品敏捷度,都是投資人尋找「誰能撐下去」的重要信號。3. 健康成長與財務紀律:創投不只看 GMV,而更在乎 LTV 減 CPA 的正值、損益兩平的時間點,以及現金流穩健與否。4. 投資人關係經營:Pitch 結束後,別就此失聯。三個月一封更新信、產品發表會的邀約,都是長期維繫的節奏感。Nick 也直言:「創投不是天使,而是精算過風險回報的操盤手。」懂得創投的運作邏輯,才能有策略地建立信任與合作可能。# 創業不能只是相信,更要能被相信從品牌經營到投資人對話,本場工作坊為創業者建立了一個現實卻有力量的信念框架:產品要「被需要」,品牌要「被感覺」,商業模式要「被證實」。在波動詭譎的市場中,沒有一個完美的策略,創業人們必須時時刻刻理解用戶痛點與投資人的關注重心,並持續累積品牌信任,才能逐步遠離創業的「死亡線」,並劃出高速成長的獲利曲線。未來創業人計畫將持續為青年創業者打造面對市場真實的學習場域,讓創業不只是激情開始,更能走得深、走得遠。